首先我们来看看平时我们对优等生的定义:热爱阅读,成绩优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优等生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享受学习带来的无穷乐趣。他们靠理解记忆,为了能理解所学的知识,会查阅更多的资料,绝不死记硬背,与电视、电脑、游戏,只做短暂的定时约会,他们更乐于和书接近,玩的时候会尽情玩,学的时候回专注而集中的学。而我们的孩子,通常在注意力缺陷的摧残下,是无法控制注意力的时间和地点的。
由于优等生学习效率高,完成作业对于他们而言真是轻松之举,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广泛的阅读上,乐于做读书笔记,整理思路,乐于和人分享他从书中领悟的真知灼见和奇闻趣事。他们超强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涉猎的面更广,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优等生们不用补习,不陷入题海战术之中,往往花较少的精力就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上面的学习能力可以看成对信息的录入和输出能力,录入能力包括阅读力,即自主阅读、自动获取知识信息;记忆力,即人们只能应用已经记住的知识;专注力,即专注力持续时间长、决定理解的深度;输出能力,包括表达力(语言信息组织能力),书写力(写作能力)和逻辑力(逻辑力表现出来就是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清晰,写作层次分明)。
录入能力强,输出能力弱的表现是:喜欢看书,但不善表达或者没法书写出来,肚子里有料,却抖不出来;
输出能力强,录入能力弱的表现是:善于表达,写字也快,但阅读效率低,听课效率低,表现得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好动;
通常优等生们的输入和输出能力都强,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强。
综上所述,孩子的学习能力与注意力是密不可分的,而注意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的,如何让孩子学习起来更轻松,如何让孩子跻身优等生行列?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不是不可实现。
其次,是我们注意力缺陷的孩子: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做作业的时候,总是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题,一做到难题,时间长了就忍不住东摸西摸,咬笔头、玩橡皮、吃零食,半个小时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总是要拖两个小时才能完成 ;干什么事情都丢三落四,不是忘了作业就是弄丢文具;晚上兴奋睡不着、早上赖床几乎是家常便饭;家长与孩子交谈时,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听,左耳进右耳出,或者有些孩子喜欢顶嘴,以自我为中心,不抢话不插话就是不舒服,还不停东张西望...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将这些小细节用纸笔记下来,逐条改进,攻进优等生行列。
众所周知,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容易被各种事物所吸引,无法集中注意力。像这类注意力涣散的孩子,要是不及早给予集中注意力的专门训练,成长期面临的众多问题更会让家长们措手不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书写速度、做作业速度都比正常儿童慢,而且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思考时间不能持久,意志品质较其他正常儿童薄弱,遇到难题也不愿意动脑筋。
担心的莫过于病情由小生大,由简单的注意力不集中演变成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动症,老是干扰他人,被一些老师视为“拖累班级纪律”的问题孩子。因此,关注孩子的注意力训练,对孩子抢占优等生席位有着决定性意义。训练注意力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做起:
◆不要一次性提供过多的选择
比如,同时有多种玩具在吸引孩子时,孩子的兴趣自然会不断转移。所以,被各种各样的玩具包围的孩子,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家长应该只留几件玩具给孩子玩,将大部分玩具收起来,一段时间后再调换,使孩子对同一事物保持一段时间的兴趣,以养成专注的习惯。
◆控制看电视时间
如果2~6岁的孩子每天多看一个小时电视,他到7岁时出现注意力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将近30%。大部分孩子爱看的电视节目为:动画片、食品和玩具广告,这些节目都会导致孩子的无意注意过剩。人的注意有“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之分,前者是指自觉有目的、必要时还要动脑筋的注意活动;后者是指不加任何努力就可以达成的注意。幼儿本身就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注意才会逐渐发展完善。如果受过多无意注意的刺激,如多看很多无厘头的电视节目,就会挤占有意注意的发展空间。
◆多带孩子户外运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有一部分属于“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指的是大脑不能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不能组织好机体各方面的活动,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异常表现。专家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多让孩子接触自然能够让孩子的身心在大自然中接受,家长要多带孩子做有助于“感觉统合”的运动,如荡秋千,钻软管,爬软梯,走平衡木,骑小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