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行为儿童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偷窃行为,虽屡遭惩罚而难于改正。引起孩子偷窃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小编在这里主要讲解几个:
1、得不到家人重视。
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引起家长的关注,就象小孩子打架,他的本意不是为了打架,而是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但他不懂交流的方式,所以采取了打架这种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2、生活环境突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例如父母离异、家人病逝等外界干扰,促使孩子借助偷东西来寻求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平衡,一种补给,一种慰籍,这不是说服教育就能改变得了的,是一种病态,而且由于孩子年龄太小,逆反心理严重,越是打骂,越是反抗厉害。
3、满足物质欲望。
因为看着别人家孩子天天上课可以在零食店久留,可以买各自想买的东西,而孩子也当然有非常想买的东西,但因为家教较严,平时不给零花钱,久而久之,容易萌生偷东西的想法。
4、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亦被看成为行为障碍,患者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恍恍惚惚间就将不是自己的东西装进自己的书包、口袋中,易给人留下小偷小摸的坏印象。
5、为了得到愉悦满足或放松的心理
偷窃行动带来满足感,偷完之后会后悔,却又重复去做。其行为与家庭教育方式、自身经历等有一定关系,但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文化程度没有必然联系,甚至不少人智力水平、文化程度都很高。
偷窃行为一旦被发现,常被认定是行为不良、品行恶劣的表现,对这一的学生,学习一般采取公开处分、开除学籍等方法。这些处置方法将导致学生情绪更加低落,滑向无可挽回的犯罪深渊。令人值得一提的是,偷窃行为并不是不可纠正的,多动症关爱 小编针对偷窃行为产生的原因/发展状况及性格特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治疗:
1、爱心感化法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教育者要树立教育对象永不言弃的思想,对每个学生都倾注自己全部的爱。曾有因“偷窃行为”的孩子在被劝退学后仍然进行偷窃,可见简单的惩罚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拯救这类孩子,唯有爱。教育从业者首先应该给予孩子温暖的关怀和帮助,尽管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让“偷窃行为”学生得到感情上的温暖和关怀,至少可以改善他的心理状况,缓解“偷窃行为”的发作。
2、兴趣迁移法
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兴趣起很大作用。认得兴趣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具有潜在的转移性,因为兴趣是一种清寒倾向,情感是可以变化的,兴趣也是可以转移的。当学生被新鲜、新奇的新事物吸引目光时,心得兴趣也许就会随之产生,原来的兴趣也就随之转移或逐渐消失了。
3、日记反思法
日记是中学生进行自我解剖和自律的好园地,在这盘园地辛勤耕耘,可以逐步塑造一个日趋完善的自我。坚持每天写日记,利用日记进行自我教育,在写日记中不断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尽情倾诉自己的烦恼,在日记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有时候较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人要战胜自我是很难的而要战胜自我,就需要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和纠正自己的不足。战胜自我要有恒心和毅力,防止旧病重犯。
4、厌恶治疗法
一般原理:利用回避学习的远离,把令人厌恶的刺激与患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例如:橡圈厌恶疗法
5、脑电治疗法
利用先进的脑电反馈技术,对患儿进行科学治疗。通过奖罚制度训练儿童脑神经,达到有效的注意力提高训练,此方法对治疗儿童多动症类的偷窃行为具有良好的疗效。
面对偷窃行为儿童屡教不改的情况,很多父母都采取棍棒打骂的措施,可结果却强化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一种高尚的教育境界,宽容与关爱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爱是教育的真谛,它既源于责任,又产生责任,责任源于爱心,其本身亦是一种真爱。
小编觉得,问题解决的关键是怎么让孩子体会到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怎么让孩子体会到做父母的苦心。父母和孩子的沟通的必要的,这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可以消除他/她心理的叛逆心理。